但它对在当前政策情况下印度政府能否实现其目标存疑,包括其2019-20年投入7.5亿美元连接4.2吉瓦屋顶太阳能光伏的计划。
TrendForce旗下绿能事业处EnergyTrend最新调查显示,太阳能发电系统价格逐步下降,以美国为例,2015年第三季时公共事业用系统(Utility系统)的系统造价(InstalledCosts)为US$1.38/W,相较2014年第三季约US$1.66/W,跌幅约17%。预期到2016、17两年,高照度地区的印度、中南美、东南亚等地区的需求将再成长。
依照同样的衰退比率计算,EnergyTrend预估2017年底公共事业用系统的系统造价可能再下滑15%,部分地区的生电成本可达US$0.07/kWh以下,与煤矿火力发电接近而低于天然气发电,使得太阳能需求成长将扩大,可再生能源的比率也可望再提高。由于模组、逆变器以及相关耗材价格下滑,在同一跌幅走势下,2016年太阳能系统造价将达约US$1.15/W,带动需求再向上攀升。林建翰表示,印度、中南美地区的大幅成长虽然对台湾无直接影响,但2016年中国面临自身内需,以及上半年印、日、英等地、下半年美国和新兴市场等安装需求,仍会间接带动中国对台电池需求上升。林建翰指出,2016年模组价格将受美国、中国、印度等国政策影响而持续缓跌。EnergyTrend分析师林建翰表示,生电成本(Levelizedcostofelectricity,LCOE)因各地区日照时数、人力成本、补贴以及模组税后价格而有所差别。
同时,转换效率持续顺利提升,今年下半年主流效率将达到多晶265W、单晶275~280W,因此生电成本也将持续缓跌依照同样的衰退比率计算,EnergyTrend预估2017年底公共事业用系统的系统造价可能再下滑15%,部分地区的生电成本可达US$0.07/kWh以下,与煤矿火力发电接近而低于天然气发电,使得太阳能需求成长将扩大,可再生能源的比率也可望再提高。再次,ALBA系列预警式逆变器与传统逆变器相比,我们从用户可操作角度出发,通过改进传统技术,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和实用性。
在这非同凡响的一年里,万银科技积极参加到各地的光伏电站项目当中,与多家国内大型电站开发商与承包商达成合作,业绩斐然。公司在北京市顺义区建有技术研发试验基地,在西班牙马德里建有海外技术研究中心,在甘肃酒泉建有设备生产基地,并着手在墨西哥建立新的研发中心和营销中心,开拓美洲市场。万银科技董事长杜方勇在见面会上对万银科技做了全面的介绍,并总结了过往一年收获,同时也对万银科技的2016年表达出自己美好的期望。其次,该系列产品采用万银科技自主研发控制板及主从控制策略,大大提高了转换效率,有效降低了谐波,并且符合多国并网导则。
万银科技着力生产供应高性价比的电力电子设备,研发电力电子尖端专利技术,成为国际一流的电力电子企业。万银科技可以生产出最先进的设备,使其具备最佳市场性价比及市场领先的技术状态;开发电厂项目,并提供智能能源的外包与管理服务
此外,还包括4个证券化交易,累计融资3.35亿美元,分别是Solar City,SunRun,BBOXX和AES。其中,Yieldcos模式融资11亿美元,分别是TerraForm Global Yieldco和8point3 Energy Partners。美国清洁能源通信和咨询公司Mercom资本日前披露2015年太阳能领域融资数据称,2015年,全球太阳能领域融资(包括风投/私募、债务融资、公开市场融资)金额达到253亿美元,同比下降4.5%。2015年,公共市场融资交易达到38个,累计金额大约6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其中,太阳能下游企业占风投/私募基金的69%,约7.27亿美元;光伏技术企业约1.73亿美元;平衡系统BoS企业约8700万美元;薄膜企业约4400万美元,服务提供商约1500万美元,CPV和CSP分别获得融资300万美元。排在前五位的风投交易分别是Sunnova Energy融资3亿美元,Silicor Materials融资1.05亿美元,Sunlight Financial融资8000万美元,Sungevity融资5000万美元,以及Conergy融资4500万美元。随着投资税收抵免等利好政策持续实施,预计2016年太阳能市场将继续发展。无论从交易数量还是金额上说均比2014年有所下降。
具体来说,2015年,风投/私募基金进入83个太阳能融资交易,总金额约11亿美元。期间,全球太阳能领域发生7起IPO,累计融资超过18亿美元。
需要指出的是,2015年,太阳能领域前五大投资商分别是Santander,投资12个太阳能融资项目,Rabobank,投资9个太阳能融资项目,CIT Bank、Credit Agricole和KeyBank,均投资6个太阳能融资项目。2015年,太阳能领域债务融资达到183亿美元,较之2014年的200亿美元有所下降。
2015太阳能行业融资额下降4.5%至253亿美元Mercom资本集团首席执行官Prabhu表示,整体而言,2015年太阳能市场行情较好,尽管股市动荡以及下半年yieldcos模式的困境。值得注意的是,非洲、印度和南亚离网市场获得风投融资超过1亿美元。此外,住宅和商用太阳能项目融资达到55亿美元,涉及项目23个,创下历史新高。其中一半以上来自中国,大约33个债务融资交易,总金额109亿美元2015年,太阳能领域债务融资达到183亿美元,较之2014年的200亿美元有所下降。其中,Yieldcos模式融资11亿美元,分别是TerraForm Global Yieldco和8point3 Energy Partners。
期间,全球太阳能领域发生7起IPO,累计融资超过18亿美元。此外,还包括4个证券化交易,累计融资3.35亿美元,分别是Solar City,SunRun,BBOXX和AES。
值得注意的是,非洲、印度和南亚离网市场获得风投融资超过1亿美元。美国清洁能源通信和咨询公司Mercom资本日前披露2015年太阳能领域融资数据称,2015年,全球太阳能领域融资(包括风投/私募、债务融资、公开市场融资)金额达到253亿美元,同比下降4.5%。
具体来说,2015年,风投/私募基金进入83个太阳能融资交易,总金额约11亿美元。此外,住宅和商用太阳能项目融资达到55亿美元,涉及项目23个,创下历史新高。
2015太阳能行业融资额下降4.5%至253亿美元Mercom资本集团首席执行官Prabhu表示,整体而言,2015年太阳能市场行情较好,尽管股市动荡以及下半年yieldcos模式的困境。排在前五位的风投交易分别是Sunnova Energy融资3亿美元,Silicor Materials融资1.05亿美元,Sunlight Financial融资8000万美元,Sungevity融资5000万美元,以及Conergy融资4500万美元。无论从交易数量还是金额上说均比2014年有所下降。其中一半以上来自中国,大约33个债务融资交易,总金额109亿美元。
其中,太阳能下游企业占风投/私募基金的69%,约7.27亿美元;光伏技术企业约1.73亿美元;平衡系统BoS企业约8700万美元;薄膜企业约4400万美元,服务提供商约1500万美元,CPV和CSP分别获得融资300万美元。随着投资税收抵免等利好政策持续实施,预计2016年太阳能市场将继续发展。
2015年,公共市场融资交易达到38个,累计金额大约6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需要指出的是,2015年,太阳能领域前五大投资商分别是Santander,投资12个太阳能融资项目,Rabobank,投资9个太阳能融资项目,CIT Bank、Credit Agricole和KeyBank,均投资6个太阳能融资项目
如果光伏电站建设与配套电网规划脱节的问题得不到改善,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难以执行,项目层面的规划将难以落实,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的宏伟目标可能失守。数据来源:中国光伏行业协会,2015年11月展望2016年,尽管面临全球经济疲软、美日等国政策支撑力度下降的影响,国内外光伏市场仍将保持增长势头,预期全年光伏新增装机量将达到58GW以上。
顺风国际收购多晶硅企业万年硅业及美国电池组件企业Suniva,进一步优化产业链布局;通威集团投资8.5亿新台币入股台湾昱晶能源,增强电池片规模经济效应;西安隆基、天合光能等企业与英利合作,通过委托加工等方式,实现产能利用率最大化等。光伏上网电价补贴主要来自于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目前可再生能源附加征收额度为1.5分/千瓦时,2015年征收额约为500亿元,预计仅能满足2013年9月之前纳入可再生能源补贴目录的项目资金需求,2013年9月之后并网的项目基本上没拿到补贴,预计到2015年底,这部分资金缺口可能达到400亿元以上。一、对2016年形势的基本判断(一)光伏市场蓬勃发展,我国累计装机量跃居全球首位2015年,全球光伏市场强劲增长,新增装机容量预计将超过50GW,同比增长16.3%,累计光伏容量超过230GW。亟待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持续投入,推动我国光伏制造向光伏智造转变,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鼓励和吸引五大发电集团、电网公司、光伏企业、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参与基金出资,以基金投入方式支持光伏企业发展,推动兼并重组,规范企业运作,加快形成良性自我发展能力。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一)融资难、融资贵严重制约光伏制造企业转型升级一是部分金融机构由于光伏企业破产或停产,导致不良贷款率高企,使得金融机构普遍收紧对光伏制造业的信贷融资,主要银行对制造环节的贷款权限都收回到总行,基本上采取限制态势,使得光伏制造企业面临严重的融资难问题。
同时,在《关于促进先进光伏技术产品应用和产业升级的意见》政策引导下,国内高效电池市场将会逐步扩大,企业也将会加大对国内已有产线的技术改造投入,通过技术升级提升产品性能,在国内的扩产也将集中于提升PERC、IBC、MWT等高效电池组件的规模化生产能力。预计产业化生产的多晶硅电池转换效率将超过18.5%,单晶硅电池有望达到20%,主流组件产品功率将达到265-270W。
国内光伏制造业关键工艺技术研发和基础理论研究不足,创新投入乏力,新产品、新技术储备欠缺,核心竞争力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与此同时,我国近99%光伏产品采用晶硅技术,新型薄膜、异质结、高倍聚光等技术路线发展缓慢,技术路线单一化程度偏高,产业后续发展隐患明显。